当前位置: 首页 > 福城文化 > 书画欣赏
 
望酒生畏
发布时间:2011-11-01     信息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字体:       (双击滚屏)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什么刘伶醉酒驱车、曹操“对酒当歌”、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潦倒新停浊酒杯”、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柳永“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实种种酒声酒色酒态酒情加在一起,也不过是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酒对于生性含蓄又颇多礼教束缚的中国人来说,是情感的决口,是灵感的源泉,是释放自己、燃烧自己的方式,是表达自己、宣泄自己的理由。发展到了今天,酒又演变成了社交场上难以缺少的交际工具,陌生人之间由远到近的桥梁,办理各种疑难杂事的捷径,推动各种关系迅速发展的润滑剂。

酒之于我,恰如周老夫子于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餐桌上、宴席上酒通常分三色:无色为白酒、红色为葡萄酒、黄色为啤酒,每每看到这三种酒,我就像某某广告里说的,发生“胃痛胃酸胃胀”的化学反应。白酒通常分为38度和52度,据爱喝和会喝的人说要喝白酒就喝52度的,因为醇度更高喝了反而更舒服,有一次我在别人“威逼利透”下喝了一小口,入口辛辣、吞到肚子里后只觉得肚子火辣辣地痛,我心里不禁发出一个疑问:如此难喝的东西,为何世上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骛?我自己从此对白酒是敬而远之;接下来是红酒,记得有一次别人给我饯行,在我再三推辞后没有上白酒、却上了红酒,说根据科学适当喝点红酒对人的心脑血管都有好处。说实话,我不喜欢红酒酸酸的口感,更没想到上了酒桌才不管科学不科学,大家觥筹交错、敬起酒来此起彼落,就是一个字“喝”!没有吃早餐的我空腹喝了一瓶左右的红酒,最后是怎么回的家都不知道,醒来后头痛欲裂,足足一个星期才缓过劲来。之后同事追忆此事时说我喝完最后一杯酒就倒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了。经此一役,我视红酒猛如虎也。啤酒是这三种酒中度数最低的,但也是最占“空间”的,作为一个爱美女性,啤酒是身材的最大敌人,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担任办公室主任的短暂时光中,每当遇到实在不能不喝的客人时,我便用啤酒滥竽充数,蒙混过关,好歹熬过了那段时间。留下的后遗症则是体重上升、魅力下降、腰围变粗、时装变小,不得已又跑到健身房猛做仰卧体坐。

其实,喝酒也并非绝对的痛苦,特别是大家一起喝酒,李白还嫌“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呢,如果几个酒量相当、个性相投的人能坐在一起“青梅煮酒论英雄”,又或者“把酒话桑麻”,也不失为一份豪迈或一种温馨。但问题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是在无奈中喝酒,在逼迫中喝酒,在应酬中喝酒。在酒桌上我最怕碰到三种人:一种是你必须或不得不得敬、不得不陪但酒量巨大的人。这种人可能是你的领导、可能是你的长辈、可能是你的客户,反正你绝对要尊敬或服从,而这种尊敬在酒桌上就体现为勇往直前地敬酒,有时甚至还要按“不平等条约”喝,你喝两杯、三杯、甚至四杯别人喝一杯。问题是酒量不大的你和酒量巨大的客人站在一起,就像西湖站在太平洋边上,无论你如何超水平发挥别人都是波澜不惊,往往是你的壮烈牺牲也不能让客人喝得尽兴,所以死也白死。第二种人就是来敬你酒的人,通常敢出来敬酒的人酒量都不简单,更不用有时你还要面对“车轮战”、“人海战” 。酒量不大的人不喜欢主动出击,比如我就怕死得很,在酒桌上基本采取防御状态,但架不住别人对你的尊重啊。很多人敬酒都采取先干为敬、先斩后奏法,他手举杯干,你不喝当然是看不起他、喝自己又招架不住,是伤感情还是伤身体?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反正你想全身而退是比较困难。我最害怕的还是第三种人,这种人往往既不是宴席的组织者也不是主宾,但在酒桌上比一般人都忙,他既不是忙着敬酒、也不是穷于应付被敬,而是忙于煽风点火、制造气氛,不是号召你“自己的领导自己爱,抓住机会敬一杯”,就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为你们今天相识干一杯”,不是说什么“酒风就是政风、酒品就是人品”,就是说“喝酒也是考察干部的一项重要议程”。对这样的人你只有一个办法,盯着他和他对喝,动真格的,因为这种人往往酒量不大,所以只有采取“玉石俱焚”的办法才能让他知难而退。

   说到喝酒,最羡慕的还是电影电视上那些酒会,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们手举高脚玻璃杯,大家频频互相致意但绝不要求你必须“干完”,其环境之宽松实在令人心向往之。听说我们国家每年喝掉的白酒相当于一个洞庭湖,在为我们国家白酒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又有点心痛,一个洞庭湖的白酒那得多少粮食才能酿成啊,再说这些酒精到头来又能产生多少效益呢?现在不是在倡导“节约型社会”吗?我举双手赞成,首先第一个就是要改变现在这种光靠喝酒来联络感情、办理事务的风气,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望酒生畏的人来说,酒倒进我们的肚子绝对是一种浪费,所以下次您见了我,不管是为了我还是为了咱们国家,您可千万别叫我喝酒。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