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公开
 
郴州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193号提案:关于以国际视野和改革创新推动郴州旅游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12-27     信息来源:提案委       作者:      字体:       (双击滚屏)

关于以国际视野和改革创新推动郴州旅游发展的建议

我市旅游业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已具备从推动郴州经济发展的辅助产业转型升级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基础。但纵向比,以主要客源市场珠三角为例,我市旅游业的高幅增长很大程度上是旅游消费自然增长的结果,我市旅游产品对目标市场的吸引力却在下降;横向比,我市旅游业各项指数仍落后于省内的张家界和凤凰,尚未能形成全国乃至于湖南顶级品牌影响力。在新的形势下,郴州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列为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服务业转型的重要先导,就必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以国际视野和改革创新来推动我市旅游业发展。

一、把握旅游发展新趋势,打造差异化、前瞻性旅游精品,抢占新一轮旅游竞争先机

近年来,我们在观光旅游无法抗衡张家界、在文化旅游无法媲美南岳、凤凰与韶山,独辟蹊径地推动生态旅游争得一定的份额,形成了东江湖与莽山以及汝城温泉等精品,但终究因为产业链条的不完整与品牌影响不够,没有成为省内一级目的地。建议:

1.挖掘资源特色,打造乡村游与休闲养生度假游精品。我市除拥有省内其他地市具备的山水生态与民俗资源外,还拥有气候、温泉、养生文化、湘南民居群等优势资源。应在进一步提升现有观光游景区的同时,把握旅游发展新趋势,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打造乡村游与休闲养生度假游精品,挖掘我市特色古村、临武碉楼、宜章古城堡、湘粤骡马古道等历史文化元素,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夯实郴州旅游发展的文化底蕴。

2.找准消费热点,延展拓深核心产品各个消费环节。周末近郊游已成时尚。乡村游不只是田园观光,还应包括民俗文化猎奇与农耕文化体验、土特产品尝与购买。郴州的寺庙、古村、园林花卉、水果蔬菜、风俗民情等各类资源极其丰富,围绕核心景区或核心产品,打造适合家庭老人、小孩参与体验,适合家庭采摘与现场购物的旅游功能辐射圈,就能在省内抢得乡村游先机。

二、以国际视野发掘郴州独特优势,打造国际化、地标式品牌,树立郴州旅游形象

九十年代以来,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但整个郴州旅游发展的定位仍是模糊不清、摇摆不定。先后提出建设“粤港澳后花园”,打造“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形象口号经常变换,难以形成品牌效应。郴州享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美誉,但城市的建设、管理、公共服务和旅游服务功能,远未达到一个国际旅游城市的要求,城市形象不清晰,知名度有限。国家级5A景区东江湖和4A级景区莽山,在珠三角有一定知名度,离一级品牌景区尚有较大差距。建议:

1.打造自然地理地标——中国的阿尔卑斯山。南岭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世界级的丹霞地貌、温泉之乡、基因宝库和有色金属带,是重量级的三江(湘江、赣江、珠江)源生态保护区,尤其是桂东、汝城、宜章部分高海拔向南开放的区域冬暖夏凉的独特气候现象,具备打造有世界意义的自然现象地标的条件,如果能进行世界现象级的命名,就能形成自然现象的世界级地标,扩大郴州知名度的同时,为休闲养生度假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当前应把握张家界、凤凰等旅游产品正在老化,湖南旅游正在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的历史机遇,牵头并联合永州进行市际联合,在省级战略层面推出大南岭概念,条件成熟后联合赣州、韶关、清远进行省际联合,在国家战略层面推出大南岭概念,共同打造国家级“大南岭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带”,共同打造南岭地理地标——中国的阿尔卑斯山。

2.打造人文健康地标——养生福地。养生养老与抗衰调养越来越成为人们旅游的动机,郴州除拥有分水岭特有的气候、南岭丰富的物种与养生养老原材料外,更拥有独步全国的养生文化。挖掘神农尝百草、橘井泉香、寿佛养生等文化传承,开发部分高山少数民族的养生产品,改造包装一批长寿村落,整理郴州特色养生方式,培育一批养生养老项目,打造郴州旅游的人文健康地标——养生福地。

三、明晰战略规划,推进全域化、大协同建设,确保旅游可持续发展

郴州旅游尽管有统一的规划,但也是简单地罗列资源与就资源本身进行产品设计,缺乏将郴州市作为一个整体来打造的顶层设计。各县均进行了将自身当成旅游目的地的全面规划与产品建设,造成全市层面上的诸多产品重复建设,但又因为单独一个县的财力与人力及资源本身,均无法完成打造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最终形成各县旅游发展不尴不尬的局面。建议:

1.全市旅游产业一盘棋规划,集中人、财、物打造精品。改变过去各县区、各景区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准确布局各县旅游的功能与亮点,形成旅游城镇、景区、度假区、游客集散地、乡村休闲游、养生养老产品、夜间产品、旅游购物等各类产品合理布局的新局面。各县围绕新定位的重点与精品项目完善产业链深度开发,拉动经济发展。

2.全市旅游项目一张表调度,确保全市旅游景区建设、管理、营销同步进行。准确把握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站在全市层面进行战略设计,根据各阶段旅游消费的特点与全市范围内的资源分布,按3-5年一个阶段,分步骤分阶段开发不同产品,形成每一个阶段的建设重点与营销重点,确保全市范围内每3-5年有新的产品与新的市场引爆点,确保全市旅游可持续发展。

3.全市旅游景点一张图指引,畅通线路和产业链节点,实现效益最大化。郴州市旅游现在基本上是以县乃至于以单独景区为运作单位,主要是以东江湖与莽山为运作单位,游客来去匆匆,尤其是莽山的广东游客,没有深度消费,对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效应有限。建议:(1)打破条块分割的现状,由市旅游局牵头引领,按照市场规则,组织各类旅行商,策划包装3-5条能串起全市大多数旅游资源的精品线路,进行重点推介,并围绕重点线路进行政策奖励与事件性营销,全面拉动国内外市场。(2)由市旅游局统一规划,根据郴州旅游的交通情况,建设2-3个旅游集散中心(比如郴州市、宜章县等),成为郴州旅游的进出口。并围绕旅游集散中心,设计精品的旅游动线(旅游线路),确保人流量相对集中,形成旅游开发的规模效应。在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开发夜间演出、旅游购物、农业休闲、养生养老等各类产品,形成旅游产业链深度开发的带动效应。

四、成立市县两级旅游发展委员会,形成旅游产业发展合力

我市要在“十三五”期间将旅游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但旅游业是一个“多业融合”的综合性产业,它涉及到39个部门,47个行业,单靠一个旅游局来推动,难度很大。市级旅游管理机构与职能界定不清,旅游管理的法治手段不健全、经济手段不到位、信息手段不畅通,对全行业缺乏宏观调控力。全市范围内,部门之间、产业之间、景区之间、地区之间合作不深,远未形成把旅游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发展的合力。要创新组织形式,形成把旅游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发展的合力。建议:

1.锐意改革,设立市县两级旅游发展委员会,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借鉴江西、广西等地的成功经验,将市旅游局调整为市旅发委,市发改、财政、交通运输、国土资源、住建、城管、文化等部门分管领导任兼职委员,参与旅游管理工作。过渡期可将现郴州市发展旅游产业领导小组调整为郴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类似于现有的市规划委员会架构),市直相关涉旅单位负责人和各县市区长为委员,切实将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旅发委组织实施旅游规划与战略规划、线路包装与品牌推广、基础设施配套、政策性奖励与市场刺激、项目包装与招商、旅游氛围营造等各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发展旅游产业的合力。

2.成立郴州市旅游发展专家智库,强化人才支撑。旅游业改革创新需要高端策划、创新营销、高效管理人才。成立旅游发展高端人才专家智库,以高薪聘请专家、邀请参加论坛、开展课题合作、参与项目建设、安排挂职等形式,广纳国内外旅游业专家学者和旅游业界精英加入郴州旅游发展专家智库。为全市旅游发展中长期规划、产品开发、产业布局、扶持政策制定、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献计献策。

五、培育旅游龙头企业,设立投融资平台,发挥龙头企业与产业基金的市场主体与产业带动作用

我市旅游发展的困境很大程度是因为缺乏旅游龙头企业,旅游自然资源、市场资源与人才资源不能有效整合,缺乏大力度的金融手段与资本运作手段。建议:

1.成立郴州旅游集团公司,培育国有控股或参股的旅游龙头企业。由市政府发起,整合全市范围内国有优质旅游景区共同组建股份制公司,吸引国内优秀旅游企业参股并提供经营模式、经营人才,打造郴州旅游龙头企业,提质改造现有景区,开发建设新的旅游产品,完善旅游的产业链条,推广郴州旅游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将公司上市,进入资本市场,推动郴州旅游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整合全市政策性资金,强化旅游产业培育能力。把能投入到全市旅游产业以及景区范围内的有关扶贫、水利、国土、生态、交通等各类政策性资金,实行指标性拼盘,形成郴州市旅游产业培育基金,同时与国内知名投资公司和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建立高效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投资,为各类旅游企业提供基础设施配套、信贷、股权融资等服务。

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193号提案的

答    复

民主促进会郴州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以国际视野和改革创新推动郴州旅游发展的建议》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关注,市旅游外事侨务局作为市政府的组成部门,局党组非常重视,并多次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郴州地处海西经济区、成渝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区域优势,充分发挥连接四大城市群之间最便捷的交通联系通道的交通优势,充分发挥郴州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和国家旅游扶贫的重大战略机遇,把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业作为转型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来抓,以“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市建设,致力于将郴州打造成为景城一体、景村一体、宜居宜游的南中国城市群国家生态旅游休闲区,努力将郴州建设成为区域生态休闲与康养名城。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旅游产业发展氛围浓厚

为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委省政府 “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 和“建设旅游强省”等相关决定,郴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郴州市“中国温泉之城”发展建设总体规划》(2013-2030)等相关政策措施。苏仙区、桂东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会议。市委书记易鹏飞强调要通过省市联办、县市区及部门联动、媒体推动、市民游客共同参与,切实将省委、省政府“全域旅游”战略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用四年时间,努力将郴州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千亿产业。全市全域旅游发展氛围日趋浓厚。

(二)旅游产业发展规模壮大

2011年至2015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约1.43亿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1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81亿元。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市共有5A级景区1个(东江湖旅游区)、4A级景区12个(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苏仙岭风景名胜区、万华岩风景名胜区、王仙岭生态公园、汝城温泉福泉山庄、安仁稻田公园、龙女景区、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天堂温泉、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板梁古村);5星级酒店1家(华天大酒店)、4星级酒店3家(国际大酒店、和一大酒店、汝城龙腾国际大酒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湖南省生态旅游示范区4家,湖南省“两型”景区4家。我市高等级景区数量仅次于长沙市,列全省第二。

(三)旅游产业发展市场拓展

随着武广高铁的开通,郴州步入了与珠三角和长株潭的“近城”时代。积极参加了国内的旅游交易会,高铁沿线旅游大篷车,香港、佛山、珠海、长沙深圳推介会,广州旅游展览会,中国旅游日宣传推介等活动;成功举办了“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国际旅游文化节、“中国温泉之城”、第三届和第四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节会活动;创建和打造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温泉之城”、“中国观赏石之城·矿物晶体之都”、“广东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等城市品牌。9月,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授予我市“国家休闲城市”等6项荣誉称号。全市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旅游客源市场实现了年均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在入境旅游市场方面,通过不断加强招商促销力度,在巩固港澳台客源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培育新兴旅游市场,入境旅游人数平稳较快增长。

(四)旅游产业发展设施完善

通过开展“交通大建设”、“城市大提质”等活动,市直部门通力合作,进一步改善了郴州作为旅游目的地形象,与发改、交通部门的合作,不断完善连接重点景区、连接高速公路出入口、通往乡村旅游景区的公路干线和支线道路、停车场和安全防护等交通基础设施,黄莽公路等旅游交通道路建成通车,景区通达性得到了极大改善。温德姆豪庭、苏仙奥米茄、永兴荣裕国际、安仁熙源、汝城龙腾、临武电力、宜章莽山森林温泉等一批中高端酒店相继建成营业,承载能力得到空前提升。北湖龙女景区购物街、苏仙区裕后街、小东江酒吧一条街、桂东特产街等一批旅游特色商品街区已初具规模,旅游要素配套和综合服务接待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推动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发展旅游产业仍然存在具体工作中思想不够解放的问题。全市上下尚未形成“大旅游”管理的良好氛围,除两区以外,其他县市未成立独立的旅游管理机构,不利于推动各地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旅游产品供给有待加强

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着供给侧方面的不足。地域特色文化挖掘、科技文化创新运用与旅游产业发展融合不紧密,具有地域特色、品牌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康养旅游产品相对较少,旅游产品开发不能很好满足大众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消费需求。目前我市虽然出现了自驾游协会等一些旅游新业态,但旅游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度仍然不高,旅游产品供给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旅游市场主体有待壮大

我市旅游产业培育机制尚未建立,企业引入、投融资平台、发展政策等制度有待完善。目前,我市旅游产业整体发展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市场主体数量偏少、规模较小,领军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机构不多,中小微企业活力不足,企业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延伸链较短。

三、推动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工作举措和工作建议

(一)坚持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发展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要摒弃抓旅游就是大投入、大开发、大搞景区建设的传统观念,摒弃抓旅游经济就是发展“门票经济”的陈旧观念,围绕“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景观,让每一个村庄都成为景区”的理念,把全市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谋划经营,让各项建设与全域景区化建设统筹推进、协调发展。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加快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引领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郴州旅游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坚持以科学的规划引领旅游发展

目前,我市已经编制完成《郴州市“十三五”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郴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千亿产业四年行动计划(2016—2019年)》。市规划局组织审查了《飞天山旅游区总体规划》、《王仙岭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郴州市龙女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修改)(2014-2030)》、《郴州仙岭温泉文化园总体规划》以及《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郴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为打造乡村游,还组织编制了《郴州市近郊休闲农庄布局规划》、《郴州市西水河生态休闲风光带总体规划》等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围绕“一核两极多点”的战略布局(“一核”即以市城区为核心,将东江湖、便江、飞天山、永兴长鹿等各种旅游资源、旅游项目集合起来,成为郴州旅游发展核心区;“两极”即莽山、通天山旅游资源集成集合为一极,桂东和汝城休闲康养集成集合为一极;“多点”即安仁县稻田公园、桂阳县宝山国家矿山公园等各个旅游景区、旅游资源点),用四年的时间,努力实现全市文化体育总产出及旅游产业总收入到2019年过千亿元的目标。

(三)坚持以厚实的基础保障旅游发展

1、保护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近年来,市文体广新局成功申报了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传统村落,全面推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作。“十二五”期间,市县财政共投入文物保护资金4435万元,社会力量投入600余万元,完成了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并对外免费开放。“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加强研究,深挖内涵,整合资源,打造文物旅游品牌,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线路,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2、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市旅游产业引导资金逐年增长,2012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2013年1200万元,2014—2016年每年1500万元,主要用于旅游厕所建设、旅游标识标牌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目前,我市正在组织编制郴州大十字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注重轨道交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将充分考虑用轨道交通连接东江湖、飞天山、长鹿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要旅游区域,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加强游客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互联网”以及“智慧旅游”建设。

3、倾力打造旅游城市名片。“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全面提升“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城市品牌形象,以湘南民俗文化、福地文化、神农文化、湘昆文化、矿产文化、红色文化、宗祠文化等成为郴州文化旅游发展的灵魂。集中精力打造以东江湖、莽山、飞天山、汝城温泉、通天山等为代表的休闲康养旅游品牌;打造以临武通天玉、永兴白银制品、周国桢陶艺为代表的旅游工艺品牌;依托“一山一岭一湖一泉一城”,逐步形成市场认可的“林城山水、福地休闲一日游”及“温泉休闲、度假养生二日游”等精品线路。精心设计制作全市旅游形象宣传片,整合资金,在中省主流媒体集中播放,扩大郴州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坚持以创新的机制推动旅游发展

1、推动体制改革。6月,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上,易鹏飞书记强调要尽快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目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筹备工作已进入审批阶段。建议北苏两区、资兴、汝城、永兴、宜章、临武等旅游重点县市区参照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相应机构,推动县市区旅游发展。

2、创新融资平台。9月,瞿海市长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有关问题,会议原则同意设立旅游发展基金,总规模暂定为50亿元,由国开行基金作为牵头发行人,原则同意将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提质改造项目、莽山旅游景区开发及索道经营项目、五盖山国际狩猎场建设项目、“三江”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临武通天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等5个项目纳入市旅游投资公司首批拟投资项目范围。“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不断健全政府投融资机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引入竞争机制,努力形成多元投资格局。

3、培育市场主体。要通过培育市场主体来支撑全市旅游发展,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重点培育不同的市场主体。市政府金融办积极帮助我市旅游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对我市旅游产业的风险投资,拓宽我市旅游产业的投资合作渠道;继续申报湖南东江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全省新三板挂牌企业资源库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加强债券市场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以品牌打造和业态创新为重点,加快培育文化旅游企业集团,鼓励文化旅游产业园、旅游住宿、旅行社、乡村民宿农庄、节庆赛事活动、新业态等市场主体建设。培育龙头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推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郴州本土大型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系和产业集群。

4、包装争取项目。今年以来,发改委已联合各相关部门,将东江湖风景名胜区和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永兴县高亭镇板梁村、湖南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4个国家森林公园项目、湘南起义旧址群等5个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提质改造等文化旅游项目上报“十三五”各旅游专项规划。同时,还争取了桂东县“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宜章县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1530万元;争取了安仁县香炉寨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王仙岭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及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专项建设基金支持5800万元。资兴市文化旅游产业园直补项目700万元,王仙岭旅游度假区贷款贴息项目950万元。“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做好项目包装,积极争取中省各类专项资金,推动全市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感谢您对旅游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郴州市旅游外事侨务局

2016年10月10日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