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公开
 
郴州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195号提案:关于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精准脱贫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12-27     信息来源:提案委       作者:      字体:       (双击滚屏)

关于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精准脱贫的提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根据我国多年的扶贫工作实践,学者总结了四种不同的扶贫模式,分成四个不同的级次:第一级次为救济式扶贫和教育扶贫模式,主要解决贫困户的素质起点与温饱问题;第二级次为基础设施扶贫与迁徙式扶贫模式,主要是针对贫困村组改善生产与生活条件,或是异地搬迁等;第三级次为产业扶贫模式,主要为经济发展和可持续脱贫提供产业支撑;第四级次为体制机制扶贫,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碳汇产业,增加转移性支付政策等。

从我市扶贫工作来看,虽然第一、二级次扶贫尚未结束,但扶贫工作总体上已进入了第三个级次,也就是产业扶贫的阶段。产业扶贫是在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下,以产业项目为平台,以产销权责利连接机制为纽带,整合各类资金,借助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力量,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分散的贫困农户小生产连结成为社会化、专业化大生产,形成内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从根本上保障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扶贫方式。

产业扶贫不仅是拓宽贫困人口增收的主渠道,更是实现贫困农户自我发展的主动力,也是促进农村资源合理利用的主打戏。首先,产业扶贫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扶贫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帮扶对象的积极性,而他们祖祖辈辈大都生活在老、少、边、山、穷(或库)区,长期从事种养殖业,他们最熟悉的是农业,因此,规划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比较合乎他们的“胃口”,能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参与度,提升脱贫的自觉性。其次,产业扶贫更能持续的发挥扶贫的“造血”功能。扶贫对象要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关键是要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特色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既能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给农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又能促进加工、运输等二、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依托龙头企业,把企业、市场、农民三者紧密连接起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实现农民与企业的共赢,有利于构建和增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第三,产业扶贫能较好地把扶贫与保护生态结合起来。我市贫困乡村主要分布在南岭山脉和罗霄山脉边缘地带,多处于省际边界区域。这些地方海拔高,污染小,气候、土壤、地貌均能适应旱杂粮、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生长,不需大挖大建,能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既培育了金山银山,又保护了绿水青山。同时,这些地方民族风情浓郁、特色民居民俗保存较好。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好这些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文化旅游、农业休闲旅游,促进加快脱贫致富。

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进我市精准扶贫,促进精准脱贫,我们建议:

 1.结合郴州实际,科学制定全市特色农业产业扶贫规划。建议结合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充分考虑郴州贫困山区的实际,制定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我市“十三五”规划,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精准扶贫、推动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重点扶持油料、旱杂粮、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发展,在中高海拔山区合理布点,探索发展南方草食畜牧业,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因地制宜,扎实推进。

 2.强化市场导向,发展灵活多样的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方式。一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我市贫困乡村主要集中在山区,农户居住分散,最适宜发展以种养为主的庭院经济。二是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积极有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提高规模化种植及产出效益。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进一步鼓励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涉农企业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建议加快出台培育发展庭院经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具体政策措施,改变目前农业生产形式散、弱、小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3.突出市场主体,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没有企业参与的产业扶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难以做大做强。要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整合各方力量,依托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扶持一批影响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扶贫开发的载体。建议出台具体的支持政策,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和土地、劳动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对参与产业扶贫的龙头企业,要在引导资金、项目规划、费税返还、贷款融资、土地流转、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实质性鼓励和支持。还可以采取以奖代投或“政府采购企业、经济合作组织扶贫成果”的形式,有意识地引导社会力量投身扶贫开发、参与产业扶贫,积极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到扶贫联系点发展产业,形成政府(部门)—企业(市场)—农户(家庭)“三位一体”的精准扶贫脱贫新格局。

对郴州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195号提案的

回       复

谢勉委员:您好!

感谢您关注农村精准脱贫工作,我办及各协办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几次组织专题研究,和座谈、调研,现结合协办单位的意见回复如下:

一、 关于制定全市产业扶贫发展规划问题。我市近年来培育了一批名特优农业产业,如东江蜜桔、永兴冰糖橙、宜章脐橙、福鹅,桂东玲珑茶、汝城无公害蔬菜、安仁药材、油菜等,这些优质产业已经吸纳了大批贫困人口参与,在桂东县清泉、桥头2个乡镇,可以说只要参与玲珑茶开发的农户,都基本实现稳定脱贫了。为了更好地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吸纳到产业发展上来,市委市政府历来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郴州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手段、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今年市农委、市扶贫办组织专家编制完成《郴州市“十三五”精准脱贫规划项目》、《郴州市“十三五”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对贫困地区产业布局、项目建设、发展规模、资金投入、技术服务、效益分析、产销加融合等作出科学规划。

二、关于坚持市场导向创新产业发展方式问题。造成贫困的原因之一是生产方式落后、经营水平低下,产业发展不能适应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因为从目前来看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所以,各级政府要正确引导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市场,采取灵活多样的特色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方式。通过流转土地,组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走集约化经营的发展路子,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譬如宜章县和宜莽山红茶开发有限公司,租赁土地连片开发高标准茶园3000亩,其中574亩由贫困户投资(小额信贷资金)建设,带动贫困人口2870人,委托公司管理,保底价收购茶青,公司正规划走高标准茶园+休闲农庄的发展路子,实现立体综合开发。

三、培育市场主体,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问题。产业发展一批是“五个一批”的首要一批,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湖南摸索出了“四跟四走”的产业发展模式,受到国务院领导的肯定和贫困户的拥护,我们将继续坚持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参与产业开发,与贫困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带动贫困户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增收脱贫。根据全市农业产业五年行动计划,我市2016-2020年产业精准扶贫主要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帮扶模式,把项目资金、金融贷款等资金或土地资源通过委托或入股的方式交给农业龙头企业,贫困户通过企业发展实现增收。采用这些帮扶模式,选择一批有意愿合作的、有社会责任的、讲诚信和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譬如桂东的玲珑王茶、宜章福鹅、汝城松溪茶、安仁众湘药业、北湖湘源牧业、三湘菌业等龙头企业,通过“公司+贫困户+小额信贷”发挥了很好的市场主体引领带动作用。

您的建议在我市扶贫系统影响深远,特别是4个贫困县高度重视,围绕如何创新机制,实现精准脱贫,认真研究、科学施策、因地制宜,摸索出了郴州精准脱贫的新路径。今年5月30-31日,全省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宜章县召开,郴州市、宜章县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宜章县的《你发展、我脱贫》典型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同。8月中下旬国务院扶贫办将在我省召开全国产业扶贫流动现场会,郴州宜章是参观现场之一。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精准脱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郴州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6年7月23日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