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调研报告
 
政协郴州市委员会关于打造湖南内陆开放型经济郴州增长极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5-24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       作者:      字体:       (双击滚屏)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开放促发展早已成为我国各地共识。作为湖南开放的前沿阵地,从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开始,郴州在近30年实践探索中,奠定了开放基础、积累了开放优势、孕育了开放文化。与此同时,郴州作为全省发展新格局中的重要一级,如何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提高湖南对外开放水平中发挥“极”的作用、体现“极”的地位、激活“极”的动力,亟待郴州抢抓机遇、主动对接、乘势而上。本报告以郴州地区开放型经济调研为基础,对比研究周边及同类型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提出全面推动郴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我市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具备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

(一)总量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49.3亿美元,年均增长20.68%;到位内资1576.5亿元,年均增长17.51%。完成对外贸易额累计155亿美元,年均增长23.47%。其中完成加工贸易额103亿美元,年均增长57.12%。完成对外直接投资1.03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14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5.3%20.48%。实际利用外资、到位内资和对外贸易总量连续5年均居全省第二位。

“十二五”期间郴州与周边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对比

单位:亿美元

 



“十二五”期间郴州市外贸情况

2015年郴州市工业企业境外投资重点国别(地区)情况表

国别

(地区)

项目

(个)

所占比重(%

总投资(万美元)

排名

合 计

中方投资

外方投资

香港

5

29.41%

3507.5

3507.5

0

1

印尼

2

11.76%

300

300

0

2

法国

1

5.88%

3200

3200

0

3

老挝

1

5.88%

3000

3000

0

4

刚果(金)

1

5.88%

2200

1430

770

5

加拿大

1

5.88%

1000

1000

0

6

孟加拉国

1

5.88%

806

806

0

7

缅甸

1

5.88%

200

200

0

8

乌干达

1

5.88%

120

120

0

9

赞比亚

1

5.88%

85

85

0

10

(二)主体不断壮大截至2015年,全市外贸经营备案企业达到540家,较2010年增加202家,有外贸进出口业绩的达到109家,较2010年增加30家;共与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有进出口贸易往来,较2010年增加了42个国家和地区,开拓了与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南非、中东、俄东等新兴市场。民营企业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全市进出口累计超过2000万美元的有祥云精细、铂瑞金属、国达有色、湘晨高科、宇腾有色、金贵银业等17家企业,合计进出口25.55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90.77%“十二五”期间,“走出去”的企业队伍新增18家境外投资类企业和1家对外承包工程类企业。对外投资主体由国企向民企转移,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布局项目明显增多,大诚中药在老挝建设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建立植物中药提取物生产线;高斯贝尔公司在埃塞俄比亚成功中标DVB—T2数字地面电视广播传输网络项目;金山冶金在刚果()开展矿产的勘探和铜、钴矿开采,总投资达2200万美元。工业企业中,全市目前有对外投资工业企业16家,“十二五”时期,累计新签合同额25606万美元,营业额20921美元,中方合同投资额10113万美元。

(三)平台持续完善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为国家发展战略,基本形成了13个省级以上承接园区,园区规划面积达167平方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县一园区”目标。先后建成开放郴州出口加工区(叠加物流保税功能)、郴州公路口岸、郴州公路口岸公共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郴州国际快件中心、郴州铁路口岸。积极开展跨关区陆港合作,广州港郴州内陆港挂牌运行,“五定班列”开通运行,郴州步入“无水港”城市行列。郴州作为湖南唯一的试点城市纳入广东往来港澳公路跨境快速通关改革试点。“湘粤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上升为省级区域发展战略。“湘南投洽会”“中国(湖南)国际矿博会”永驻郴州,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科技合作机制,拓展企业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途径,培育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2家,成功组织实施“实时无线高清晰度视频传输关键技术研发”等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科技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扩大。大力推动湖南昆曲、“永兴大布江拼布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精心举办国际和洲际性的足球、篮球、排球、自行车、赛车、围棋等赛事,对外人文交流平台不断拓展。

(四)改革逐步深化先后争取省里赋予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34条”和加快“湘南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形成了发展开放型经济较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将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纳入了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外资企业网上联合申报制度。推行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无纸化通关率达到94.56%推进“属地申报”通关模式改革,全市120多家B类及以上外贸企业都能享受“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政策优惠,27A类及以上企业都能享受“属地申报、属地放行”的通关模式优惠。郴州出口加工区复制推广了上海自贸区“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5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和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探索促进外贸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了“两平台一基地”(外贸综合服务体平台、有色金属进口交易平台和金铜冶炼加工基地)建设。通过逐步深化改革,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五)产业潜力凸现。一方面,在形势倒逼下,矿产等传统产业逐步向产业链中高端转型,产业外向度不断提高,一批中端拳头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金旺铋业跨国收购法国Orrion化工公司,作为在国外的铋精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基地,行业龙头企业走出跨国并购第一步。近十年来重点培育的机械制造、电子设备、服务业、纺织、服务业等产业外向度不断提高,其占外贸比重得到稳步提升,全市外贸结构“一矿独大”的局面得到初步改观。另一方面,郴州的现代服务业正在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举办国际会展和体育赛事扩大国际影响,东江湖、莽山等生态旅游品牌逐步打响,长鹿集团等国内行业知名企业进驻郴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骨架”进一步上档升级;会展业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理顺,全市举办的各种展览会、展销会、商贸洽谈会等逐年增加,会展经济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第四届矿博会吸引40多个国家的参展商,参观人次达32万多人次,完成交易17.6亿元;依托高规格、高水平体育赛事的举办,体育产业来势良好,郴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受惠于长年以来郴州电商产业积累的市场发育比较优势,中心城区北湖传统商圈开始出现小型跨境电商萌芽。

二、我市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外向度仍然不高。2012—2014年,郴州经济外向度保持在平均13.5%水平,2015年受全球经济下滑影响,经济外向度仅为8.73%。整个十二五期间,从全国来看,我市经济外向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左右;从省内看,虽然经济外向度居全省第一,进出口总额居全省第二,但整个湖南省经济外向度在中部六省中排倒数第二;从周边来看,经济外向度分别比韶关、赣州低2.42%1.92%,且五年间波动极大,而韶关、赣州均保持在1%左右波动区间的稳定水平,2015年进出口总额首次被衡阳超过,退居全省第三位。

“十二五”期间郴州与周边地区经济外向度对比

单位:亿美元    

(二)外向型产业结构不优。目前我市外贸关联产业主要涉及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服务业、纺织等领域。从贸易类型上看,加工贸易占外贸比重达70%,而有色金属加工又占全市加工贸易额的92.8%;大宗商品中,2015年,未锻造金出口金额10.03亿美元,未锻造银出口金额6.24亿美元,占全市加工贸易额的88%外贸结构仍十分单一,受有色金属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极大。从产业类型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较少,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配套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和规模产业集群;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养生、现代农业等具备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的产业,还“养在深闺人未识”,产业外向型发展还处在初始萌芽阶段。从出口产品上看,绝大部分是低端的“两高一资”产品,成套设备、先进技术产品很少;自有品牌的销售比例不到10%,远低于国际上50%和全国20%以上的水平。与此同时,周边地区外向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如岳阳市依托区位、口岸优势和大型企业集团,不断提升石化、食品、纺织等传统行业经济外向度,大力培育外向型的机械装备、新材料、生物制药、劳务派遣产业,延伸长炼、巴陵石化等本土大型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引进壳牌公司、中联重科等18家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出口10大类300个产品,建成轻纺、农副、化工、机电和工艺品五大外贸基地,初步形成了一批产业门类齐全、出口产品丰富、龙头企业带动强劲的外向型产业集群。虽然该市对外贸易总量不及我市,但由于产业结构好,经济调节和市场应对能力强,外向型经济呈持续稳健增长态势。

(三)政策优势和效果不明显。近年来,我市争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有的政策已经滞后,有的遭遇“执行难”,有的吸引力下降,对比周边地区,政策“虹吸”效应与“南大门”“桥头堡”的定位越来越难相匹配。赣州市叠加原中央苏区和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双重政策优势,获得商务部对口支援以及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可观的政策红利。清远市、韶关市直接享受广东省2013—2017年财政统筹安排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6720亿元扶持资金,并分别由佛山、东莞两市对口帮扶,建设了产业转移工业园,“拦截”了大部分转移企业。衡阳市建有衡阳(深圳)工业园,市财政每年安排开放型专项扶持资金1亿元以上。岳阳市出台促进城陵矶“一区一港四口岸”加快发展奖励办法,从开行航线、集装箱货运、游轮靠港、口岸通关、出口退税等十二个方面对企业予以奖扶,同时大力实施“巴陵人才工程”,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人才支撑。益阳市出台开放型经济发展一揽子奖扶政策,大力支持服务外包和电商产业发展,鼓励对外招商引资,奖励招商引资中介人,对县市区及市级园区发展开放型经济实行专项考核。

(四)平台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开放口岸建设上,目前我市拥有的公路口岸作业区、铁路口岸作业区、无水港等开放口岸以及铁海联运、五定班列等开放功能,周边的衡阳、赣州、韶关等地均已具备。除此之外,衡阳拥有全省首个、中部第三个综合保税区;赣州拥有全国内陆首个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以及江西省首个综合保税区。韶关拥有2个铁路口岸作业区、2个公路口岸作业区、1个水路口岸作业区。岳阳早已跻身一类口岸城市,形成了“一区一港四口岸”(综合保税区,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港,进口粮食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固废进口指定口岸)格局。相比之下,郴州口岸还只是二类口岸,由民营企业全额投资,口岸平台层次低、收费高、功能单一、通关能力不足、公共服务和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口岸)缺失。产业园区建设上,县市区各园区的产业结构趋同,定位模糊,导致各园区相互竞争大于相互合作,削弱了园区功能互补的基础条件和可能性。在项目选择和引进上出现了不顾园区产业特色和功能定位,为大项目“你争我抢”的现象,忽视了对园区产业特色和长期竞争力的培育。例如,桂阳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项目区是2012年我市为优化调整布局,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批准设立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专业园区,但受各地财政利益牵制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市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项目仍分散在各园区,鲜有进入专业园区的企业。我市现有园区产业集聚度、产业关联度和功能配套度不高,园区大而不强、多而不专、专而不精,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质量与周边地区存在差距。长沙市高星物流园在发展早期,以物流为核心,注重仓储、信息服务、商贸交易等平台的标准化、统一化建设,并以此招引产业入驻。近年来,该园区逐步从“筑巢引凤”向“以凤引凤”“引凤筑巢”转变,先后布局钢铁、装饰建材、五金机电等细分产业,建设高星陶瓷建材城、高星钢铁物流园等细分园区,并根据不同行业在仓储、交易、通关、运输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搭建、配套个性化的物流平台,实现了园区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型。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搭建上,对郴州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重要资源的国际性研究,对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缺乏国际思维,对促进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虽然郴州发展生态健康旅游、承办国际性体育赛事和开展“寿佛”养生文化、“神农”农业文明、“苏仙”中医文化等国际性学术交流都有良好基础,但目前仍缺乏国际思维、高端策划和项目运作,没有搭建好政府、企业和民间的对外合作交流平台,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和民间的文化交流远未上升到政府推动的规模和层面。

(五)市场主体发展仍然不快。一是总量不大。全市109家涉外经贸企业中,进出口过亿美元的大型企业没有一家。工业企业中,2015年长沙、邵阳、永州、株洲、湘潭、常德六市中方合同投资额、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营业额均过亿美元,郴州两项指标仅完成4485万美元和5831万美元,总量居全省中下水平。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项目不多。二是自身不强。“走出去”的大型企业较少,多是单打独斗闯国际市场,没有在海外形成产业集群、“抱团”发展优势,抗风险能力差;企业国际经营管理经验不足、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缺乏熟悉境外法律和人文、精通业务、懂管理、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环境不优。未建立起有效的服务和保障机制,存在着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中介机构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导致企业“走出去”存在较大盲目性和风险。中省优惠扶持政策落实、人员出境等方面的审批手续繁琐、周期长,导致一些项目贻误最佳投资时机。此外,现有优惠扶持政策注重“扶大扶强”,对中小型企业“走出去”支持力度十分有限。

三、打造湖南内陆开放型经济郴州增长级的对策建议

当前,从全国来看,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布局,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全国和周边内陆地区纷纷抢抓机遇,积极主动对接。从全省来看,我省经济外向度仅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4,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7,“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业已成为我省补发展“短板”的重大战略举措。总的来看,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机遇难得、竞争催人、时不我待”。我们强烈呼吁,“十三五”时期,郴州要勇于承担为全省新一轮对外开放“探路、搭台、架桥”使命,以建设“开放郴州”为总揽,对接开放战略、优化开放布局、扩大开放领域、培育开放产业、夯实开放平台、建设开放城市,加快构建内外联动、区域协调、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着力把郴州打造成湖南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引领区和强劲增长极。

(一)实施开放战略,围绕“四向对接”和“三大重点战略”优化布局加紧出台《关于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坚持“八面出击、向南为主”的总体方针,紧紧围绕“四向对接”(向南深度融入珠三角地区发展,向北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向东对接海西经济区,向西连接北部湾城市群)和“三大重点战略”(对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向南开放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统筹发展战略),从对外贸易提质、招商引资升级、疏通开放通道、建设开放平台、培育扶持市场主体、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机制、深化对外人文科技交流、强化保障措施八个方面入手,对打造湖南内陆开放型经济郴州增长极进行顶层设计和前瞻性布局。力争到2020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6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82亿美元,对外投资额突破6亿美元,有外贸业绩的企业达到150家,对外承包工程年均增长10%以上,外派劳务输出年均增长10%上,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园区和产业支撑显著增强,通关环境和政务法治环境显著改善,初步建成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力争到2030年,开放型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在2020年基础上翻两番左右,各类开放平台和载体齐全完备,市场主体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初步建成若干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服务便捷的外向型园区和一批链条完整、产品附加值高、经济带动能力强的外向型产业,与境内外经济、技术、信息和人员等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对外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开放型经济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投资、促进就业、服务民生等的贡献度显著增强,基本建成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政务法治环境,基本形成充满活力、内外并举、协调互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初步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省际区域中心城市。

(二)夯实开放平台,推动开放型经济要素集聚和空间拓展

1完善口岸平台。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积极寻找“借船出海”平台。在广东、上海、福建等自贸区设立驻自贸区办事机构,加强对自贸区内的招商工作,推动我市与自贸区口岸对接,为入驻自贸区内的我市企业提供各类服务。鼓励我市优势企业在自贸区设立办事处、营销机构或窗口公司,为市内企业提供信息、营销、物流、通关、融资及各项投资贸易便利化服务。密切关注广州港争取自贸区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进展,推动我市出口货物在广州(南沙)港等港口启运时退税,进一步加快退税速度。加强与上海自贸区有色金属业、先进制造业和广东自贸区对外服务业等的产业对接,争取各大自贸区设立后溢出的有色金属业、制造业和服务外包项目能在郴州落地。另一方面,提质升级自有口岸平台。以建设完善“无水港”为核心,整合提升现有口岸资源,拓展口岸功能,规划建设口岸经济区。大力申报郴州综合保税区、水果、肉类、药品指定口岸和高铁郴州客运口岸(国际旅客上落点),积极争取郴州公路口岸挤入国家一类口岸行列,争取长沙海关驻郴州办事处升格为郴州海关,争取在郴州铁路站点设立直接办理货物进出境手续的查验场所。加快将郴州融入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积极对接广东陆路跨境快速通关、闽赣湘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一地注册、多地报关”和“一次通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内陆通关模式。大力升级完善郴州口岸配套设施,推进国际物流中心、电子口岸实体平台、铁路口岸监管场所信息化联网管理等配套项目建设。支持郴州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开办个人物品清关业务,支持湖南湘港投资集团开展国际快件业务和建设粤港澳快速通关系统,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2夯实园区平台。1做强产业承接园区。探索市场化主体参与的直管、托管、代管和共建模式,试行一区多园、多区一园新体制。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功能。创新园区建设模式,鼓励与境外资本合作发展“飞地”园区。利用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级高新区优势,推动国际产业转移合作。2发展境外产业园区。依托现有“走出去”企业,推动建设境外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和经贸合作园区。争取、支持和引导一批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进驻北欧湖南农业产业园、泰国湖南工业园、越南商贸物流园、阿基曼中国城、柬埔寨湖南农机产业园等我省重点建设的境外园区。3加快推进园区发展模式转型。以企业为主体,依托优势产业、知名商帮、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一批产业链衔接紧密、综合服务完善、配套功能齐全、物流通关成本低廉的外向型园区或园中园,着力激发企业“建园”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加快推进园区调规扩园、优化布局,推动口岸功能、物流配套等叠加,推动园区“一县一品”“数县一品”和“一县多品”发展,走错位式、细分化、内涵式发展之路。4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按照“龙头带集群、集群建基地、基地带行业、行业连市场”的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围绕龙头企业的主导产品构建出口供应链,推进产业链延伸和生产性服务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产学研的配套;鼓励基地上下游企业相互参股、开展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实施品牌创建等,推动企业“抱团”闯市场,打造若干个具有品牌支撑力的出口基地。

3搭建合作交流平台。1搭建区域合作平台。以湘粤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和样板,加快建立各层次有机衔接的区域开放合作体系,从区域互动合作、项目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投融资、利益分配共享五个方面建立健全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加快交通网、三网、能源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融合共享;加强市场对接,从统一产品标准、推进共同市场建设、促进市场主体跨区域发展等方面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区域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大市场格局;加强各地产业政策、招商政策、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的衔接配套,保障区域内政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2搭建经贸交流平台。大力发展以矿博会为旗舰品牌的精品会展业,理顺会展业管理体制,科学制定会展标准,规范会展服务和会展评估体系,积极申报国家级经贸会展平台,打造湖南会展次中心。稳步提升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贸易洽谈会、农产品交易会、旅游节等节会的规格和品质,规划发展小商品、LED、动漫、化妆品、中医药等新型展会,积极培育会展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水平,深度对接“中博会”“沪洽周”“广交会”等中省重大经贸交流平台。3搭建科技人文交流平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充分发挥郴州有色金属技术战略联盟、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载体作用,突出重大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有色金属深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的一流研发机构、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推动成熟适用技术产品和装备出口。深化对外人文交流,提升出国(境)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和体育赛事的频次、规模和层次,让郴州更多本土文化、民间艺术走出国门。深入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和“体育之城”建设,久久为功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和体育赛事。

(三)培育开放产业,形成开放型经济优势产业集群

1做强有色金属产业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革新、企业重组”四个方面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推动资源、创新、项目、资金等要素向金贵、金旺、宇腾等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集聚。立足原材料供应基地的全球定位,构建有色金属供应链体系,打造一站式供应链平台,加快湖南(郴州)国际矿产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力争打造全球有色金属资源配置中心、交易中心。大力推进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提升产品附加值;抓住国家将银精矿从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中剔除的政策红利,大力发展银精矿加工贸易。发挥有色金属矿业、冶炼和部分加工领域的装备和技术比较优势,争取实现对东盟、非洲等地区的装备和技术输出。

2做大已有基础产业。以农夫机电、郴州粮机、格兰博、嘉禾巨人机床等企业为重点,引进优质产业资本和先进技术等要素,大力发展工程机械整机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筑路机械、工业机器人、数字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支持嘉禾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发展配套企业,推动进军核心领域和研发制造环节,着力发展LED数字视讯、新型电子原材料及元器件、软件信息服务等电子信息产业。加强纺织服装行业整治,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和劳务派遣产业,积极组织企业赴境外开展市场开拓活动,加强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建设,创建外派劳务品牌,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大力发展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加强科技攻关,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一批高利润出口产品。

3培育后发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挖掘资源特色,找准消费热点,打造乡村文化体验、休闲养生度假等差异化、前瞻性的旅游精品;大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以国际视野发掘郴州地理、人文等方面独特优势,持之以恒塑造国际化、地标式旅游品牌和城市形象;推进全域化、大协同建设,推动全市旅游产业一盘棋规划、旅游项目一张表调度、旅游景点一张图指引、旅游品牌一揽子营销;加快推动设立市旅发委、郴州旅游集团公司、专家智库,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提升政府引导力、市场支撑力。扶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探索跨境收支便利化改革,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加强线下载体建设,布局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免税店开设,稳步拓展保税进口、B2BB2C、保税集货集拼出口等业务,争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省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提高现代农业外向度。引进海吉星等国内知名国际农产品物流企业并“依企建园”,加强供港蔬菜基地等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和布局,大力扶持已“走出去”的龙头企业和外向型农业合作社,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进一步加强政策复制与创新,大力促进市场采购、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在我市的发展。抓紧编制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抢占“云市场”,着力避免大数据产业在全球定位中落入“数据存储基地”的低端定位。

4推进国际产能协作老挝官方数据显示,该国摩托车销售市场90%份额由湖南产品占据;60%的手机销售、50%上的服装和箱包市场份额由邵东人操持。应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强与省里的政策对接、工作对接,推动我市水泥、电力、煤炭等富余产能转移。加强各类园区协作及协同开放,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将国家自贸区不涉及法律调整的相关政策在我市复制推广,强化产业集聚、服务升级、管理集约、跨区联动等制度创新,形成与高标准国际规则对接的管理服务新机制,构建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协作格局。

(四)强化政策支撑,围绕《意见》贯彻实施打造大开放环境

1.申报建设开放型经济示范引领区,强化宏观政策支撑。1注重顶层设计创新。认真组织前期调研论证,积极申报建设湖南(郴州)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引领区,对示范引领区的机构设置、出入境管理、货币结算、客货运输便利化措施、投资优惠政策和人力资源开放开发政策等方面进行省级立法管理;创新示范引领区的出入境、海关、检验检疫等涉外部门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实行省市共管制度。2构建政策支撑“大体系”。争取省委、省政府整合梳理《关于进一步支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湘粤开放合作试验区”“先行先试34条”等宏观支持政策和外贸、电子商务、口岸、互联网+、工业企业“走出去”、税收退返还等方面的具体扶持政策,赋予郴州发展开放型经济更全面、务实的政策支撑体系。(3推进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中省政策支持,积极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和通用机场规划布局,打造开放互联“大通道”。争取扶持政策实现“三网”融合优先发展,全面推进城市无线网络、农村光纤网络建设。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一对一”布局和个性化建设,提升外向型主导产业的物流配套能力和智慧物流水平,争创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当前,物联网比互联网更加减少了内陆的地域限制,应超前规划布局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抢占未来开放发展制高点。

2申报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强化投融资和贸易便利化政策支撑。1建立投融资特区。推动建立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出资的产业发展基金;建立投融资市场或项目投融资渠道,争取上级对开放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投融资支持;建立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和投资项目库;争取呼吁在投资准入上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实行有限核准和普遍备案相结合的管理方式。(2创新企业融资方式。设立孵化基金和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支持重点企业发行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推动降低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门槛,出台企业赴境外投融资奖扶政策;创新利用PPP等投融资模式,呼吁推出海外投资保险产品,对购买相关保险给予补贴;支持外国金融机构在郴设立分支机构;培育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和金融租赁企业,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引进风险投资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3建设旅游特区。争取赋予我市签证通知“一类被授权单位”权限、旅游异地办证照审批权和签证权、因私出国(境)证件审批权和外国人许可审批权、授予团体旅游签证权;设立离境免税店或免税商场,争取旅游免税购物政策。(4)创新财税制度。争取将大部分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收入留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全额返还;对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实行特殊的税收留成政策,把大部分或全部增值税留郴。

3狠抓“放管服”改革,强化政府服务政策支撑。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化和巩固“两集中、两到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果,建立完善“三清单一目录”,进一步争取部分省级审批权限下放,推进市本级审批权限向两区、市县、园区务实下放,着力落实网上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政务服务,提高园区“二号公章”使用实效,推动实现对外经贸合作事项的备案报告制,建成信息化、智能化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服务。提升对企业服务水平,编制企业境内外投资指南,加强动态信息服务,建立外资企业跟踪服务机制、“走出去”企业贸易纠纷和争端解决机制,帮助企业减少学习成本,降低运营风险。

4推进“柔性引才引智”,强化科技和人才政策支撑。立足“三线城市”定位,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技术研发,组织编制高新技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确保执行严肃性和连续性。改革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创新主体加大科技投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等政策法规,创新资金整合、科技金融整合与科技成果分配处置权益改革等办法。加快修订《郴州市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根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总原则,扩大人才视野、破除体制束缚、提高待遇标准、改革收入分配方式、改进配套服务,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各领域专才、科研团队、实验室等。政策扶持科研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科技“飞地”园区、“飞地”实验室,为外阜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和项目支撑。引进、培养专业化招商引资人才和团队,着力以人才支撑和推进精准招商。

(五)培育市场主体,激活开放型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统筹发展战略为总揽,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一是提升一批优势企业。鼓励本土龙头企业以大带小,推动优势产业链条式发展,以优势龙头企业“走出去”为先导,带动一批配套中小企业和上下游产业“走出去”。对在境外建立生产研发基地、构建全球营销网络、开拓战略资源渠道、承揽国际工程项目、实施跨国兼并收购的重点企业和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利用《湖南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优势企业“走出去”实施方案》(湘政办发201580)等政策机遇,加紧研究制定企业“走出去”奖励办法、外贸出口奖励办法,大力提速我市龙头企业“走出去”步伐。二是引进一批龙头企业。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境内外大型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鼓励大型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融合发展,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三是培育一批优质企业。支持有实力、有渠道的企业在境内外设立集展示、体验、销售、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名优商品展示贸易平台。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国际竞争力强、出口附加值高的产业链群。引导中小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树立国际规则意识,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和服务规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投资实体及资本市场,设立境外营销机构和售后服务网络。四是搭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组建外经贸综合服务公司,鼓励企业海外办事机构组建“走出去”联盟,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与信息服务、风险评估与管理、项目策划、企业便利化服务等。建立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为市内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供项目推介、离岸融资、法律、会计以及后期境外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培育和发展商会类行业协会平台,发挥其开拓国际市场、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的作用;建立政府资助重点外向型商(协)会发展和购买服务机制;引导郴州异地商会和郴商参与合作共建,为会员企业回郴投资提供担保服务。

 

 

政协郴州市委员会

201671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