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强农惠农富农”之路
发布时间:2012-03-22     信息来源:苏仙区政协       作者:邓小青      字体:       (双击滚屏)
 

当前农民增收是社会关心的热点,也是难点,我们贯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探索农民增收途径及思路和对策:

一、农业乡镇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吞噬农民收入。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种植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单位产出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产量和效益难以大幅提高。“两镇五乡”是双季稻的主产区,每亩平均产量900公斤左右,而单位耕地面积投入的水电或汽柴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成本逐年攀升,部分化肥、农药价格年上涨2050%,而粮价年均上涨不到3%,再加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农民雇人机耕、机收等劳务性支出大幅上涨,目前状况下,每亩平均净收入400600元。如耕作10亩水稻,净收入为6000元,而外出务工收入按2000元/月计算,年收入是种植10亩水稻的4倍。因此,在农民种植水稻的产量、价格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农民增加收入的空间越来越小。

(二)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低,也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了30多年,但是这种政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模化才能产业化、集约化经营,而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模式难以组织规模化生产。近些年来,传统农业乡镇在蔬菜、烤烟、油荼种植、牲猪、渔业养殖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规模化成效远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没有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很好地对接,更谈不上完整的产业链和高的附加值,其经济增长的方式依然是粗放型的。如邦尔泰、海华竹木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原料大部分来自外地,区内提供的原材料极其有限。因此,北面农业乡镇处于“说啥有啥,要啥没啥”的尴尬现实,农民收入还不理想。

(三)科技含量不高,市场适应能力差是农民增收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所以生产力水平不高。以种植水稻为例,国家推行了农机购置补贴的惠民政策,为了推广全程机械化耕作,可谓煞费苦心。但是我区农村水稻耕作的机械化水平并不太高。据农民反映:种35亩水田,购置成套机械设备不划算,这种情况只好出钱请人机耕、机收。另外,农户经营的名优特新品种少,“大路货”盛行,加之生产的盲目性,往往一轰而上,没有赚到钱,大家又一轰而散,缺乏“订单农业”和市场的宏观预测,流通渠道单一,市场竞争力差,经常为争取客户竞相压价,导致农产品超低价甩卖,间接影响了农民增收。

(四)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抗风险能力弱也影响了农民增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灾害性天气频频发生,2006年的“7.15”、“8.13”洪灾,2007年的“8.19”洪灾,2008年的特大冰雪灾害,2011年的特大旱灾,都对农业乡镇农民增收带来了巨大困难。从洪灾来看:不仅直接冲毁农作物,而且冲毁了大量的水利等基础设施,给农民增收带来持续的影响。从冰灾来看:用材林大部分被冰雪破坏,养殖大户的厂房倒塌,动物、家禽冻死不计其数,农民损失巨大。从抗风险程度来说,农业是最脆弱的产业,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相对较大。

二、农业乡镇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一)围绕城市扩容,着力发展近郊型农业。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提出“两城建设”战略,要把郴州城扩大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为此,加快建设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走廊。届时,北面“两镇五乡”将成为郴州城市的近郊。郊区型农村将为城市提供相应的农产品,这将是北面乡镇农业转型发展的重大契机。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今后几年,“两镇五乡”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建设一批专业化生产的蔬菜、瓜果、养殖基地等。同时,市党代会还提出建设“森林郴州”,花卉、苗木必将成为抢手货。因此,还要积极引导农民建设花卉、苗木基地,在服务城市建设中大幅增加农民的收入。由于农产品基地建设在短时间难以达到吹糠见米之效,所以政府的扶持政策要注重连续性,看准了就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围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着力发展生态休闲型农业。随着城乡之间道路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有车一簇的增多,近郊休闲娱乐已成为一种时尚。从省外来看:成都的“五朵金花”、江苏的徐霞客镇、云南的和顺镇;从市外来看:长沙雅园渡假村、浏阳银辉农庄;从区外来看:北湖小埠古村、安仁油菜花、临武杨梅,每年双休日、节假日都吸引大量的都市游客,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因此,“两镇五乡”要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型农业,既可以选择一些依山伴水的地方建设一批高品位的休闲农庄,也可以建设花卉、水果基地,为都市民众提供休闲养生的去处,同时,要注重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依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呼应飞天山旅游新城的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农村休闲旅游文化精品,这方面要注意吸收民间资金,尤其是城市资本流入农村,甚至鼓励公务员,自带资金、技术、人脉、情感到农村创业,兴办农业观光产业园、立体休闲农庄等,推动农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加速发展,从而带动当地农民转型增收和推进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

(三)围绕农业产业化,着力发展订单型农业。 一要在保证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包括蔬菜、牲猪等在内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不断优化品种结构,积极拓展销售市场,开辟农产品直销通道。二要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努力状大 “科技型”农民队伍,走科技强农之路,要在名优、土特、绿色等概念做文章,不断提高农产品、水产品的质量和商品转化率。三要鼓励农业机械化耕作,企业化管理,集约化生产,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四希望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实际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2012年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强农惠农富农”思路,加大的投入力度。五加大中心城镇的建设,构建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功能配套、吸纳能力强、辐射带动效应好的中心城镇,加快容城步伐,北面乡镇应借资五路建设、郴永公路、发展飞天山旅游业之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并将五里牌湖南林业(苏仙)现代产业园打造成苏仙两型现代综合产业示范园,为我区工、农、商贸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平台和载体。六要积极扶持农业企业进行技改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延长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链和附加值。六要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户组建专业协会,与企业签订产、销合同,形成稳定的“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生产模式,从而促进农民转型增收。

(四)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要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破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瓶颈,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大争资立项的力度,把所争取的项目和资金重点向“两镇五乡”倾斜,相关涉农资金整合打捆使用,如对农业开发、土地整理、“小农水”、“一事一议”等项目有效整合,突出投入重点,防止撒胡椒面,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根本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二是要启动民资。要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用好“一事一议”的政策,让农民筹资建设小型的农业基础设施,防止等靠要思想,如有些小型的骨干山塘,要引导农民拿出部分承包资金进行维护和修缮,实现以塘养塘,真正使农民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三是要招商引资。在进行农村土地流转时,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协议的重要内容,借助大户、企业资本的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责任编辑:谢菁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